1月14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举办的“创新发展·科技赋能·示范引领·绿色转型”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上,青岛啤酒600600)凭借其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卓越实践成果成功入选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名单,让外界感受到了作为啤酒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者的标杆榜样力。
2021年起,青岛啤酒厂的废水开始流向了青岛团岛污水处理厂,在接收单位看来,这是再好不过的“液体营养包”。
青岛啤酒厂环保工艺员苗发茂介绍说,啤酒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是可生化性极好的高浓度有机物,也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的绝佳补充,在该模式下,啤酒工厂废水处理流程简化,废水处理成本显著降低,下游污水处理厂则减少了碳源采购费用,实现“变废为宝”。
青岛啤酒在国内首创的“啤酒高浓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已推广至公司35家啤酒厂,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2万吨。若推广到全国啤酒行业,预计每年上下游减碳13.9万吨,相当于减少使用5.4万吨标准煤。
“把车间里的热空气回收,再转供生产的杀菌机使用,车间温度降低3-5度,好像安上了‘大空调’。”青岛啤酒五厂包装部的同事们说起这项节能小创举带来的变化,也双手点赞。如今,青岛啤酒热能中心及热泵技术项目正在青岛啤酒全国多家工厂陆续铺开。
通过将生产车间30多摄氏度的热空气“提级”使用,啤酒厂生产系统中的包装热空气、燃气锅炉的烟气以及其他低品质热源都被精准“捕捉”,并推动更多“零碳热力”应用,为减少啤酒生产用热产生的碳排放提供了新途径。
此外,青岛啤酒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将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净化后再用于生产,该系统可实现年回收量13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每年种植30年树龄的冷杉树117万棵。
“2023年,青岛啤酒二厂千升啤酒耗水量仅为2.93吨,节水量在国内国际啤酒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在青啤环保岗位工作已30余年的环保管理经理李军介绍说。在设备改造上进行水阀的控制优化,改变了原本人工操作的用水忽大忽小情况;13个节水项目优化刷洗流程,提升了刷洗效果,每年可以节约5.8万吨水。2022年青岛啤酒二厂获得了国家级水效领跑者殊荣。
青岛啤酒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把节能贯穿于啤酒生产的全过程,目前公司已全部淘汰燃煤锅炉,减少煤炭使用48万吨,减少碳排放121万吨。
近三年,青岛啤酒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覆盖,在7家工厂布局分布式光伏9兆瓦,每年产生可再生能源电力近800万MWh,降低碳排放6300多吨。截止到2023年底,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的50家青岛啤酒工厂已经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达到了74%,其中山东区域工厂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生产用能更加清洁。
青岛啤酒积极发挥链主作用,通过采用低碳包装材料、运用低碳运输方式等,带动玻璃瓶、易拉罐、纸箱等上下游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在青岛啤酒厂智能化生产车间,青翠的玻璃瓶在生产线上叮叮当当、川流不息,吸引众多游客拍照打卡。“可别小瞧这些啤酒瓶,它们可跟普通玻璃瓶不同,而被称作‘轻量瓶’。”青岛啤酒厂包装车间的工人告诉记者,在满足使用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轻量瓶”重量更轻、用料更少。
2014年开始,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实验推广轻量瓶使用,每年可降低碳排放6000余吨。推广内包装减塑、再生纸提手等环保形式,每年可降低碳排放3200余吨。产品运输方面,通过增加水运,铁路运输等低碳运输方式比例,2022年铁路及水运比例较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降低碳排放2万余吨。
青岛啤酒深入研究前沿技术,创新科研团队实现了以“高效低耗绿色酿造”为核心的10项关键技术的集成与产业化,带动行业综合能耗降低30%以上。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社会系统性的绿色。作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青岛啤酒将持续深化绿色战略,以创新凝聚发展势能,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产业变革的实践之中,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活动是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起主办,国家发改委等八大政府部门参与指导,旨在选出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优秀企业和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技术,为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沟通和交流平台,助力工业领域更好地开展碳达峰和高质量发展工作。63家企业获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殊荣。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碳达峰项目组组长刘成林在论坛中介绍,这些“领跑者”企业以战略远见为先,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水效水平、投资新能源及研发绿色低碳优秀技术和产品,为社会提供低碳解决方案,带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实现效益增长,展现了中国工业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积极进展。期待今后有更多企业参与到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工作中来,相互交流,共同提升,为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提供经验参考和实践指南,为全球工业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