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8日,格林美由创始人许开华教授基于绿色生态制造(G—Green E—Eco M—Manufacture)的理想在深圳设立,先后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002340)和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股本 51.36亿股,净资产 187.62亿元,年产值 300余亿元,员工总数10,000余人。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积极倡导通过开采城市矿山的商业模式来“消除污染、再造资源”,推进循环型社会的发展,遏制全球温室效应,是世界开采城市矿山的领导者与世界新能源产业的推动者,是世界领先的废物循环产业集团、世界新能源行业的核心供应商与中国循环经济领军企业。2023 年,公司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84位),蝉联“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371位)与“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315位),入围2022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2022胡润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百强榜(位列第7位),巩固了公司在世界循环产业的头部地位与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公司的主营业务归属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与新能源行业,形成了“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的双轨驱动业务模式。在城市矿山开采领域,公司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塑料与镍钴锂钨战略资源,主要再制造镍钴锂钨、金银铂钯稀缺资源、超细钴镍钨粉末材料与改性塑料;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制造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与3C数码电池用四氧化三钴材料,是世界新能源供应链的头部企业。
公司“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业务模式,不仅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而且完全契合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与“碳中和”主频道,展示了极大的市场空间与广阔的产业前景。
公司主导组建了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了中国在废物循环、资源再生、材料再制造的系统技术体系与知识产权体系,在全球申请专利 3767项,牵头制定/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475件,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
借助中国以及全球资本市场的力量,公司在中国11省市以及在南非、韩国、印尼等地建设了 19个废物循环处理工厂与新能源材料制造工厂,构建以中国主要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矿
山回收开采体系,绿色发展的足迹辐射世界、覆盖中国40%以上国土面积,与超过5亿人口建立废物处理合作关系,循环再造钴、镍、锂、铜、钨、金、银、铂、钯、铑、镓、锗、铟、稀土等30余种稀缺资源,年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与电子废弃物占中国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处理的报废汽车占中国报废总量的6%以上,年回收的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的20%以上,回收利用的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的 350%以上,回收的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6%以上。
公司是全球新能源行业与硬质合金行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公司与 Apple、奔驰、三星、SK On、CATL、BYD、ECOPRO、广汽、青山集团、嘉能可、托克、优美科、三菱、三井物产、阪和商社、中国五矿、东风汽车(600006)、中联重科(000157)等全球知名企业展开产品和供应链合作。主导产品超细钴粉支撑全球硬质合金工具行业50%以上的市场供应,3C用四氧化三钴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20%,三元动力电池用高镍前驱体材料占全球市场的15%,装载全球15%的三元新能源汽车。公司通过特有的定向循环模式,与全球电池厂和新能源汽车厂构建了“电池回收-资源再造-材料再造-电池梯级利用”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式,连接全球新能源的制造端、消费端与报废端,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不可或缺的核心企业。公司先后在中国与韩国建成8个退役动力电池与电池废料回收利用中心,有效实施对退役动力电池的梯级再利用以及锂镍钴关键矿产资源的完整回收,化解全球对退役动力电池环境问题的关切,推动全球新能源从“绿色”到“绿色”。
在印尼,格林美建成“科技+智慧+绿色”镍资源新能源原料高技术产业园、世界先进的冶金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与世界第一个镍资源工业博物馆,与万隆理工学院合作建设中国-印尼第一个联合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办了“印尼政府-格林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冶金技术工程硕士国际班,为印尼批量培养矿业工程、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硕士、博士等高级人才,成为中国印尼文化交流合作的亮点工程。
公司具有良好的循环经济全球信誉,是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基地与循环经济重要的地理标志之一,得到中国政府各部委的重点支持。公司被中国政府先后授予中国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绿色工厂、国家城市矿山示范基地等国家荣誉,并斩获2018年达沃斯“全球循环经济跨国公司奖”与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奖,被作为全球废物再生成功案例载入世界知名《自然》杂志,被联合国列为有机物(VOCs)污染减排示范企业,公司进入了世界循环经济的领袖级企业平台,让中国循环经济水平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循环型社会发展和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杰出实践者代表,为遏制温室气体效应做出了中国企业的贡献,成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世界先进企业代表。
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先后与京东、美的、广汽、松下等企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在国家新一轮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中担当核心回收企业责任,把握万亿市场机遇。
未来,格林美将坚守“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的绿色产业战略,同全球上下游展开ESG价值链合作,良好对接中国新一轮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让世界循环起来,为全球新能源和减排二氧化碳服务,创建世界一流的绿色产业集团,为全球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回报与绿色价值。
2013年7月22日,习总视察格林美武汉园区,赞扬格林美废物循环模式,并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
2023年,在落实“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进入发展新阶段。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明确未来10 年新能源汽车财税激励计划,旨在促进美国构建完整、独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欧盟先后出台《碳关税法案》(CBAM)、《新电池法案》与《关键原料法案》(CRMA)等法案,以确保对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数字工业和国防部门至关重要的原材料的可持续供应。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支持车企转型减负,有利于新能源车均衡发展,稳定企业转型信心和消费者预期。各类政策的出台,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据EVTank数据,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以上,其中,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65.2GWh;储能电池出货量224.2GWh;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34.3%。
据Marklines数据,2023年 12月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0.15%,同比增长2.1%;2023年1-12月全年平均渗透率为16.04%,同比增长2.7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8.7万辆,同比增长35.8%,市场渗透率达31.6%。由此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平稳运行,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根据SMM锂电数据显示,三元正极材料在2023年产业链去库存的大环境下,尽管面临着磷酸铁锂在动力市场的份额争夺,但材料技术升级步伐并未停下,高镍化和单晶化趋势显著,其中,三元8系及以上材料占比超过46%,中镍三元材料5系占比30%,6系占比23%。未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发展大体围绕两条升级路径:一、高能量路线,主要包括中镍高电压、高镍和富锂锰等材料体系;二、性价比路线,主要包含钠电、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铁锂等材料体系。磷酸锰铁锂凭借着较高能量密度、更优的低温性能,将有部分替代磷酸铁锂的趋势。
全球3C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广阔,市场规模较为稳定,在新兴消费类领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主要用于手机(含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含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以及近年来新兴的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含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电子烟、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能医疗等)。起点研究院预计,2025年全球3C数码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15.2GWh,未来四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
随着锂价下跌以及欧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全球三元锂电池市场在汽车市场占有率将强力恢复,至 2030年,全球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超过磷酸铁锂电池。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增程车销量快速增长,拉动三元锂电市场占有率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可回收性差、低温性能与里程焦虑以及充电站短缺等多种因素,欧美新能源汽车优先导入三元锂电池,当前,三元锂电池在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0%,至 2030年,三元锂电池在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将稳定在70%以上。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球对新能源金属镍的需要大幅增长。至 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增镍用量将超过100万吨,将拉动全球镍资源紧缺。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截至 2023年底全球探明的镍资源储量约为9500万吨金属镍,主要矿产类型为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其中红土镍矿占比超过70%,红土镍矿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印度尼西亚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红土镍矿资源储量,为全球镍资源的1/4,成为全球新能源的热点区域。
为了满足美国IRA设立的对电池材料进入美国市场的条件以及欧盟CRMA法案对电池关键原材料的限制条件,公司与韩国ECOPRO以及印尼本土镍矿公司等合资建设印尼镍资源项目,不仅有效应对与满足美国IRA、欧盟CRMA等法案的战略挑战和战略要求,而且是稳定韩国核心市场与导向美国市场与欧盟市场的有效战略措施,是捍卫全球市场地位的有效办法。
行业内卷成为 2023年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关键词。从电池端到上游材料、组件全产业链,开工率平均为50%左右。
未来3年,是全球新能源行业内卷与洗牌周期,只有拥有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与成本优势的产能才能得以存活。
公司提前在印尼布局镍资源,并与上下游展开战略合作,形成了从镍资源到市场端再到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合作体系,掌握了“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回收优势与成本优势”,将在未来全球行业竞争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并制造成工业品、消费品,自然资源伴随工业品、消费品在工业领域和消费领域使用与报废后,自然资源由地下转入城市,形成新的城市矿山。
以镍资源为例,按照当前全球探明的储量9500万吨来计算,2023年,全球开采与使用镍资源数量达到320万吨以上,到2030年,全球年开采与使用镍资源将超过400万吨,以此开采速度,15年后,全球自然镍资源将出现匮乏,20年后,全球将无自然镍资源可开采。镍资源随不锈钢、动力电池等消费品逐步转变成新的城市矿山,必须开采镍资源的城市矿山,才能延续全球对镍资源的保障。
动力电池的回收既是解决环境污染,也是解决战略资源问题。一方面,由于动力电池含有镍、钴、锰、铜、磷、电解液等大量的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如果不进行有效回收,将造成新能源从“绿色”到“黑色”,只有有效回收动力电池,才能推进新能源商用化从“绿色”到“绿色”;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镍、钴、锂、锰等稀缺资。